Windows 10 難民潮湧向 Linux,開發者稱這是他們「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推出」 (★
36 分)
Windows 10 在今年正式終止支援,使用者面臨繼續留在現有作業系統、升級至 Windows 11,或者切換至 macOS 或 GNU/Linux 等其他平臺的抉擇。早在微軟宣布結束對 Windows 10 的支援前數月,以 Linux 為核心的開發團隊就已蜂擁而至,試圖吸引微軟生態系的用戶轉移陣地。以 LibreOffice 背後的 Document Foundation 為例,從今年六月起就批評微軟此舉將使數百萬台運作良好的電腦變「廢鐵」,力推 Linux 作為具成本效益且更安全的替代方案;而 KDE 發起的「End of 10」活動,也提供了豐富的切換指南與相關資訊。
在諸多專案中,Zorin Group 的動作最為積極。他們在 Windows 10 停止支援當日推出 Zorin OS 18,不僅重新設計桌面介面,採用更輕盈的配色與預設浮動圓角工具列,也首度加入自訂視窗佈局(tiling)功能,使用者拖曳視窗到螢幕頂端時,會出現類似 Windows 11 快速排列(Snap Layouts)的佈局管理器,卻能自由新增專屬佈局。為了改善 Windows 軟體相容性,Zorin OS 18 內建更新版 WINE 10,並擴充檔案偵測資料庫,可依偵測到的 Windows 安裝程式,自動建議採用原生 Linux 版、網頁替代方案,或透過 WINE 執行超過 170 款常用應用。Zorin Group 在 X(前 Twitter)宣布,Zorin OS 18 上線僅兩天多就突破十萬下載,超過 72% 來自 Windows 用戶,他們也以此稱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版本推出」。
在 Hacker News 討論區中,不少開發者與專業人士指出,真正限制 Windows 轉移至 Linux 的最大因素,是工作所需的專有軟體相依與整合需求。有使用者提到,內部行政流程與主管端幾乎全由 Excel 與 Exchange(微軟郵件與協作伺服器)支撐,公共機構亦同;零售點銷售(POS)軟體或大型 CAD(電腦輔助設計)套件往往僅支援 Windows 或 Android,使非科技公司難以全面導入。至於開發者層面,雖然像 Stack Overflow 調查顯示多數開發人員依然使用 Windows,但在 Hacker News 社群內,Linux 的使用比例明顯偏高,也反映了網路論壇樣本與實際企業環境的落差。
討論中亦觸及 Windows 子系統 for Linux 2(WSL2)的潛力與侷限。部分人認為,若非微軟在其中植入過度遙測(telemetry)與隱私侵擾,WSL2 本可成為一款兼容所有 Windows 應用、又保有完整 Linux 環境的理想作業系統;但實務使用上仍有許多微小阻礙,如資安機制衝突、系統服務(systemd)與安全強化模組(SELinux)等難以開啟,加上硬體相容性問題,如筆電待機喚醒、Wi-Fi 穩定度,有些人建議先以發行版 Live 模式(live distro)測試,或選購官方認證的 Linux 筆電/品牌機(例如戴爾 Ubuntu 預載機型),桌機環境則相對容易。
最後,多位討論者建議,若要擴大 Linux 桌面使用率,應該從教育與下一代著手。幼時接觸的作業系統往往影響終身習慣,如今許多年輕族群僅使用 iPad 或其他平板,若能透過校園實體課程或社群志工推廣 Linux,不僅可讓學生學習檔案系統與指令操作,也有助於培養開放原始碼(FLOSS)精神。另一方面,對於既有使用者,若 Chrome 等主流瀏覽器在 Windows 10 上仍持續支援,且硬體無法更換,他們往往寧願維持現狀,直至電腦整機淘汰,再考慮切換至如 Linux Mint 等相對變動更小的方案。
👥
37 則討論、評論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25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