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s 學習類比電路 (★
101 分)
Linus Torvalds 在 GitHub 上公開了一個名為 GuitarPedal 的個人專案,內容記錄了他學習類比電子電路的實驗歷程。這個專案最初是因為他在聖誕節收到電烙鐵後,隨興開始組裝吉他效果器套件,短時間內就完成了二十多個套件,甚至必須送給朋友,因為他自己並不需要那麼多。隨著製作過程,他逐漸希望理解類比電路背後的原理,因此開始自己嘗試設計與實驗,不再只滿足於現成的套件。他特別喜愛使用分立元件設計,並且透過示波器與訊號產生器觀察電路行為,而不是單純依靠聽覺判斷音質。
在實際電路設計上,Linus 已發展到所謂的「第四代」版本。早期他大量使用運算放大器(op-amp),但後來逐步切換為以 JFET 分立電晶體為核心的設計,並嘗試不同的偏壓方式來減少電源雜訊。他甚至使用過價格昂貴且難以取得的 LS844 雙 JFET 元件,只為了達成高輸入阻抗與穩定輸出,即使這在常規設計上被認為過於奢侈。他也嘗試過雙電源軌,但最終發現帶來的干擾比好處更多,因此轉而偏好較單純的接地偏壓設計。
在外觀與機構設計上,他最初嘗試把電路塞進小巧的 1590A 機殼,挑戰高密度設計,包括放入 Electrosmith Daisy Seed 這類嵌入式數位聲音平台。然而後來他覺得空間限制太大,反而限制了學習與發揮,所以改用稍大但更合理的 1590B 機殼。在製造方面,他通常使用 JLCPCB、PCBWAY 與 OSH Park 製作電路板,並主要靠自己手工焊接 SMT 元件,享受實作的趣味。零件來源則包括 Tayda、Mouser、Digikey,以及 Amazon 的被動元件套件,他甚至會因為某些零件腳位太難焊而直接更換設計選用的元件。
Hacker News 上的討論顯示,許多讀者對 Linus 在 55 歲仍積極學習新技能感到印象深刻,認為這展現了自由學習的樂趣與持續成長的能力。有些人開玩笑說,也許不久 Linus 就會開發出新的電子電路設計工具,像當年 Linux 與 Git 一樣顛覆產業。也有人感嘆這種「學習機器」般的精神相當罕見,但同時也是開放原始碼社群(FOSS, Free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裡的常見特質,因為社群中的成員往往必須自我驅動並主動探索。
部分留言圍繞在財務或生活層面,提到 Linus 早期因參與 Red Hat 與 Geeknet 而取得股份,加上多年來 Linux 基金會的工作,讓他財務自由,可以專心鑽研興趣。這也引出許多網友對「退休後仍持續學習」的共鳴,不少人分享自己在中高齡依然探索新技術的經驗,認為基於過往的知識基礎,反而能更快地延伸學習。此外,還有討論延伸到 Markdown 記法、SMD 零件管理方式,以及推薦的學習資源,例如 Douglas Self 的《Small Signal Audio Design》及 Rod Elliott 的 sound-au.com,適合想深入吉他效果器電路設計的人參考。
整體來看,這個專案並不是一個要推廣或商業化的產品,而是 Linus 自己的學習筆記與實驗場域。然而,正因為他誠實面對自己的不足、樂於接受批評與修正,反而吸引大量技術社群的共鳴與交流,進一步展示了持續學習與不斷挑戰自我的典範。
👥
33 則討論、評論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407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