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つ`ω´)つ says to Ubuntu 台灣社群
Google 一口氣抹去了我們七年的政治歷史 (★ 121 分) Google 已刪除了其歐盟地區的政治廣告資料庫,導致過去七年涵蓋二十七個國家、數不清次選舉中,在 YouTube、搜尋與展示廣告上的花費、訊息傳播、受眾投放等詳細紀錄全部消失。這些資料庫原本自 2018 年起提供公開查詢,讓人能依日期、政黨或候選人篩選廣告,檢視廣告內容與花費細節。但如今進入「政治廣告」專區時,系統將使用者導向僅限美國、英國、印度、澳洲、巴西、以色列等少數國家的頁面,卻不再包含任何一個歐盟成員國,等同歐洲的廣告歷史全被清空。即便是曾有重大廣告花費紀錄的黨派如愛爾蘭的 Sinn Féin,如今也完全查不到任何資料。 廣告資料庫的設立,正是源於 2016 年的英國脫歐公投與川普當選所引發的爭議,以及 2018 年愛爾蘭全民公投過程中對外部干預的憂慮。當時歐盟與公民社會倡議者推動建立透明化資料庫,好讓民眾得以審視政治運作,追蹤承諾與支出是否相符,並為日後留下完整的歷史紀錄。如今 Google 移除歐盟的廣告紀錄,引發對民主監督、公共記憶以及規範落實的風險疑慮。文章作者指出,禁止政治廣告也許能減少演算法對選舉的影響,但同時掩蓋了過往可被檢驗的歷史脈絡,實質上削弱了選民檢視體制的能力。 在 Hacker News 的討論中,有人認為 Google 長期以來被視為「唯一認真紀錄我們政治歷史的公司」,因此這次的刪除行為顯得格外敏感。然而,也有許多評論指出,Google 本質上是商業平台,並非公共檔案館,使用者若真的重視這些紀錄,便該自行備份保存。業界專業檔案員甚至直言:「Google 並不是檔案館,它只是營利公司,保存歷史應由專業檔案單位或研究機構來負責。」這凸顯了對數位平台的過度依賴,以及缺乏長久獨立保存機制的問題。 部分討論聚焦於法律背景。有人推測,隨著歐盟針對政治廣告透明度的新規範生效,Google 可能為了避免違規或罰款,乾脆全面移除舊資料。此外,也有意見認為這反映了「數位公域」的矛盾:以 Google、Meta 這類巨頭透過規模經濟壟斷市場後,再自行決定掌握與刪除公共性極高的政治資料,等於讓重要的民主紀錄由私人公司單方面控制。支持者則認為政府若真在乎,應立法要求保存,不該把責任丟給企業。 整體而言,這次 Google 刪除歐盟政治廣告歷史事件,凸顯了數位時代民主透明與企業利害間的衝突。社群裡有人抱持現實主義態度:提醒資料一旦不上自己硬碟,隨時可能消失;也有人強調這是危及民主監督的大問題,呼籲社會應建立獨立且持久的數位紀錄制度,而不是仰賴大型科技公司臨時興起提供的服務。這場爭議不僅是一次性平台政策改變,更映射出數位民主如何依存於少數跨國企業的結構性危機。 👥 48 則討論、評論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41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