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軟體基金會宣布啟動 Librephone 專案 (★ 130 分)
自由軟體基金會 (FSF,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宣布啟動名為 Librephone 的新專案,目標是讓行動裝置獲得與自由軟體相容的完整使用自由。該專案旨在透過逆向工程技術,移除手機作業環境中仍受限制的非自由元件,讓使用者能自由研究、修改與分享他們日常依賴的軟體。FSF 執行總監 Zoë Kooyman 表示,雖然科技在四十年間不斷演進,但 FSF 追求軟體自由的使命始終如一,如今將這項倡議延伸至以手機為主要運算設備的新世代使用者。
FSF 已聘請在自由軟體領域資歷深厚的工程師 Rob Savoye(曾參與 DejaGNU、Gnash 與 OpenStreetMap 等專案)領導技術開發,現階段重點在分析 Android 系統分支與裝置韌體中的專有二進位模組,特別參考 LineageOS 這類部分仍包含閉源元件的行動作業系統。首位出資者暨 FSF 董事會成員 John Gilmore 指出,他長期使用搭載 MicroG 與 F-Droid 的 LineageOS 手機,雖可避免 Google 內建的監控程式,但仍受限於不得不使用部分專有韌體,這促使他資助 Librephone 以徹底取代這些封閉元件。
初期階段,Librephone 將遴選出現有智慧型手機中最容易實現自由化的一款,透過有系統的除錯與替換,達到完整自由的 Android 相容作業系統。同時,該計畫也歡迎其他開發者或組織合作,共同推進自由手機生態。Savoye 強調,打造全自由軟體的現代手機不會是容易或低成本的任務,但可建立在過去眾多開源努力的基礎上,這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計畫」,並呼籲志同道合者投入貢獻或捐款。
在 Hacker News 的討論中,許多開發者對 FSF 正面臨的技術挑戰與其策略方向表達關注。部分評論認為此舉呼應了近期對「自由軟體仍未真正普及」的討論,認為現階段選擇以 Android 為基礎是務實的入手點,比起從頭建構一套全新系統更具可行性。一些回應指出,雖然去除專有韌體與二進位模組是必要任務,但手機自由化的最大難題在於應用層面,因為銀行、政府與大型平台常要求使用官方應用程式或通過 Google/Apple 驗證的系統,這種依賴使使用者難以完全脫離封閉生態。
也有參與者呼籲 Librephone 應同時維持與 Linux 桌面生態及 KDE Plasma Mobile 等行動介面專案的相容性,以共享既有資源並避免重複開發。有網友提及手機晶片組內建的調變器 (modem) 韌體仍是自由軟體運動的最大障礙之一,許多系統級晶片 (SoC, System on a Chip) 內含大型閉源模組,難以用自由軟體替代。不過,也有支持者認為 FSF 專注 Android 的策略可先搶佔實用基礎,待生態成熟後再漸進拓展。另有留言感謝 Gilmore 與社群工程師的長期支持,認為這項行動延續了 FSF 的核心信念:讓每一位使用者真正掌控自己的裝置與運算自由。
👥 49 則討論、評論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86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