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つ`ω´)つ says to Ubuntu 台灣社群
KDE 歡慶成立 29 週年並啟動年度募款活動 (★ 106 分) KDE 專案今年慶祝成立 29 週年,雖然這個數字並非什麼周年大關,但對於一個長期由全球貢獻者與使用者社群所支撐的獨立自由軟體計畫而言,能維持將近三十年的穩定發展確實相當不易。今年 KDE 的慶祝方式是啟動一年一度的募款行動,目標是在年底前籌募至少 5 萬歐元,用以持續支撐核心軟體的研發與維護。官方強調,KDE 提供高品質、注重隱私的自由軟體,並希望使用者的捐款能維持其財務獨立性,避免過度依賴任何單一金主。 KDE 指出,隨著其自由桌面環境與應用程式越來越受玩家、藝術家、專業人士與公部門採用,維護成本也不斷上升。募款所得將用於持續開發與最佳化 KDE 生態系,確保其軟體能在多種硬體環境下運作良好,並為未來的使用者世代奠定穩固基礎。同時,KDE 也以「讓你掌控自己的數位生活」為核心理念,認為使用自由軟體是維護個人自主權與資料隱私的重要途徑;募款行動因此不只是資金需求,更是捍衛開放生態自主發展的一種宣示。 今年的活動也呼應了「國際電子廢棄物日(International E‑Waste Day)」,KDE 透過「End of 10」行動倡議減少電子垃圾對環境的危害,批評大型科技公司藉由停止支援如 Windows 10 這類仍能運作的舊系統,迫使使用者淘汰硬體,加劇污染問題。KDE 強調他們的軟體可延長舊硬體的使用壽命,幫助那些無法頻繁更換設備或沒有高速網路的人維持數位生活。自由軟體的普及亦有助於讓更多被主流科技產業忽視的使用群體重回數位社群,並促進公部門採用開放原始碼(open‑source)解決方案,以確保政府資訊系統的主權與安全。 Hacker News 上的討論整體氣氛相當積極,許多長期使用 KDE 的開發者及愛好者紛紛分享他們的經驗。多數使用者讚揚 KDE Plasma 桌面環境的穩定性、完整功能與可高度自訂的設計,認為它比 GNOME 更靈活,且內建許多日常功能,不必倚賴不穩定的擴充套件。一些留言指出 KDE 提供的操作體驗貼近 Windows,對初次轉用 Linux 的使用者更為親切,並能同時滿足高階使用者深度調整的需求。不少人提到 KDE Connect 讓多台設備之間檔案分享變得輕鬆順暢,Dolphin 檔案管理器與 kwin 視窗管理工具也被評為優秀的開放原始碼作品。 討論中也出現對 GNOME 的設計路線與使用限制的比較,不少人認為 GNOME 對使用習慣要求過於單一,而 KDE 的「可塑性」讓使用者能依個人偏好調整按鍵、快捷方式與介面配置。此外,有人感嘆 KDE 雖可媲美商業系統,但多數大型 Linux 發行版仍未將其列為預設桌面環境;也有人提到 Wayland(新一代圖形顯示協定)尚未完全成熟,希望 KDE 不要太快放棄 X11。整體而言,多數留言都流露出對 KDE 團隊多年來堅持自由軟體理念與高品質開發的敬意,並表示樂於持續捐款支持這項長青的開放原始碼計畫。 👥 42 則討論、評論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7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