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bian 13「Trixie」正式發行 (★ 179 分)
經過兩年一個月又三十天的開發,Debian 專案在 2025 年 8 月 9 日推出第 13 個穩定版本 trixie,並由 Debian Security Team 與 Debian Long Term Support(LTS,長期支援)團隊共同維護,提供未來五年的安全更新與支援。此發行版包含五種主要桌面環境:GNOME 48、KDE Plasma 6.3、LXDE 13、LXQt 2.1.0 與 Xfce 4.20;整體套件數從先前版本增加至 69,830 個,其中新增超過 14,100 個套件、移除約 8,840 個過時套件,並更新 44,326 個套件。trixie 的總磁碟佔用量約 403 GB,原始程式碼總行數達 1.46 億行,手冊頁(man 頁)已獲多種語言翻譯,特別是羅馬尼亞語與波蘭語的翻譯品質大幅提升。
此版本的關鍵技術提升包括:除 i386 架構外,所有官方支援的架構皆採用 64 位元 time_t ABI(應用程式二進位介面),以支援 2038 年後的時間標記;持續實踐可重複編譯(reproducible builds),可透過新套件 debian-repro-status 或前往 reproduce.debian.net 觀察整體狀態。核心套件更新涵蓋 Linux 核心 6.12 LTS 系列、GNU Compiler Collection 14.2、GNU C Library 2.41 與 LLVM/Clang 19(預設)等,常用應用則包括 LibreOffice 25.2、Python 3.13、Rustc 1.85、OpenJDK 21、MariaDB 11.8、OpenSSL 3.5、Emacs 30.1 與 Vim 9.1 等。
在架構支援與安裝選項方面,Debian 13 首度正式支援 riscv64(64 位元小端序 RISC-V 處理器),官方共支援七種架構:amd64、arm64、armel、armhf、ppc64el、riscv64 與 s390x;i386 不再提供官方映像與核心支援,建議舊有系統改為 amd64 或汰換硬體。Debian Cloud 團隊則提供 Amazon EC2、Microsoft Azure、OpenStack 與 PlainVM 等雲端環境映像,並透過 cloud-init 自動化部署;若想試用 trixie,可使用 live 影像在記憶體中以唯讀模式體驗,或透過 Calamares 與標準 Debian Installer 安裝,均支援 HTTP Boot 及 secure boot。升級方面,使用 APT(Advanced Package Tool,高階封包管理工具)能自動處理大多數情況,官方建議升級前先備份 /etc、/var/lib/dpkg 與 /var/lib/apt/extended_states 等資料夾,並參閱發行說明,以因應如 OpenLDAP TLS 支援由 OpenSSL 處理所帶來的設定差異。
使用者在 Hacker News 中多表達了對 Debian 13 trixie 穩定性與品質的肯定,不少人回憶起 Debian 數十年來在自由軟體生態的影響力。針對 /tmp 目錄預設改以 tmpfs(暫存檔案系統)掛載並佔用最多半數記憶體,社群指出可執行 systemctl mask tmp.mount 並重新開機,以回復傳統儲存方式;也有人關切 i386 正式支援中止與 Buster(Debian 10)持續支援至 2028 年,並建議未來可考慮透過 Debian Ports 基礎架構重啟老舊 32 位元系統支援。
此外,討論聚焦於 Debian 作為日常作業系統與 Ubuntu 之比較,不少使用者認為 Debian 安裝後更「開箱即用」且無 snaps 等額外套件管理機制。ntfy 專案作者也分享了在 trixie 中的打包經驗與 Web 應用缺失問題,並向社群尋求協助。對於「更新套件比例」僅約 63% 的疑問,有人解釋並非所有套件都需頻繁更新以維持穩定;網路介面命名改變及安全守護程序設定等細節,也有技術討論與一鍵檢測指令分享。整體而言,社群對 Debian 志工付出致上最高敬意,肯定其以共識驅動、追求品質的發行流程。
👥 52 則討論、評論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848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