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つ`ω´)つ says to Ubuntu 台灣社群
Incus – 次世代系統容器、應用程式容器與虛擬機管理器 (★ 86 分) Incus 是一款次世代系統容器、應用程式容器與虛擬機管理員,提供類似公共雲端的使用者體驗,能夠輕鬆混合部署容器與虛擬機,並共用底層儲存與網路資源。它採用映像檔為基礎,並為多數 Linux 發行版提供每日更新的映像,支援多種儲存後端與網路類型,能在個人筆電、雲端實例或整個伺服器機架上彈性安裝。使用者可透過 CLI 或 REST API (表現層狀態轉換 應用程式介面) 管理本地或遠端實例,也可整合第三方工具。Incus 專案由 Aleksa Sarai 發起,作為 Canonical LXD 的社群驅動替代方案,目前由多位原 LXD 開發者共同維護。 它同時支援系統容器、應用程式容器與虛擬機:系統容器在宿主機核心下模擬完整作業系統;應用程式容器利用 OCI (Open Container Initiative) 映像隔離單一應用,就像 Docker;虛擬機則透過 QEMU (Quick EMUlator) 處理硬體資源並載入自身核心,以執行完全不同的作業系統。Incus 實作單一 REST API,並透過事件 (events) 提供日誌、操作與生命週期回報,還可設定專案 (projects) 以隔離映像與組態,建構符合複雜需求的多環境部署。 在備份與還原方面,Incus 提供全物件快照與排程功能,並支援映像與實例之間的快速傳輸與異機遷移;儲存層面可選用 ZFS、btrfs 或 LVM 等多種後端,建立儲存池與儲存區,實現薄複製 (thin provisioning) 與迅速複本;網路管理支援橋接、跨主機通道 (tunnels) 等;資源控制涵蓋 CPU、記憶體、網路 I/O、磁碟 I/O 和核心資源限制,並支援 USB、GPU、網路介面卡與磁碟等裝置直通,因應各式場景。 Incus 可在任何主流 Linux 發行版上執行,官方雖不直接提供套件,但多個發行版與第三方套件庫已有打包;客戶端亦支援 Windows 與 macOS,可連線到 Linux Incus 伺服器。版本分為長期支援 (LTS) 與功能發行,當前 LTS 為 Incus 6.0,支援至 2029 年 6 月,功能發行則每月更新新功能與修正;使用者也可依各發行版需求獲得更長期支援。商業支援由 Zabbly 提供。專案以 Go 語言開發,採用 Apache 2 授權條款,原始程式碼託管於 GitHub,並依 DCO (Developer Certificate of Ownership) 要求簽署提交。 社群討論中,多位開發者指出 Incus 在虛擬機部分底層採用 QEMU,容器則使用 LXC,且新近亦能執行 Docker 映像。此外,Incus 擁有一流的遠端支援,只需安裝 CLI 客戶端便可透過 `incus launch` 等指令於遠端主機透明啟動容器或虛擬機。部分人士將它視作私有雲或 Proxmox 替代方案,強調全開源、無企業版鎖定;也有人討論與 Kubernetes (K8s) 的差異,認為 Incus 著重於單機或多節點容器/虛擬機管理,而非微服務編排,但可與 Kubernetes 的 Cluster API provider incus 結合,作為叢集的基礎節點。關於資源隔離,有評論提及在 NorthSec CTF 活動中驗證其防禦與限制能力,也有人建議整合 Ansible 與 cloud-init,甚至探討 Terraform/Pulumi 外掛以提升部署自動化。 👥 38 則討論、評論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539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