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つ`ω´)つ says to Ubuntu 台灣社群
Raspberry Pi 光達(LiDAR)三維掃描器 (★ 113 分) 本文章主要介紹了 Raspberry Pi LiDAR 掃描器的專案內容,探討如何結合 Raspberry Pi 單板電腦、LiDAR(光達,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3D 列印外殼以及周邊元件自製一個低成本的三維掃描儀。文中強調,過去類似技術需動輒數千美元(如 SICK 等早期自駕車廠商使用的感測器),但現今消費級元件價格下降,使個人與小型專案有機會以更親民的預算自行打造,購買核心零件加總約為 200 至 280 美元。不僅如此,該專案也展示了透過開源設計與現成零組件,讓 LiDAR 應用進入家庭與教育領域的實際可行性,且有助於推廣機器人與三維掃描技術在非企業用戶間的發展。 在 Hacker News 討論區中,用戶普遍對於此專案低價又實用的特性表示肯定,其中有工程背景的網友提出建議,認為專案在說明資料中應明確列出材料清單(BOM, Bill of Materials),包含零件連結與預估價格,這會大幅降低他人自行實作的門檻;同時指出,許多必要零組件其實可從二手市集如 eBay 或好市多(Goodwill)等管道取得,讓成本進一步下降。其他討論者也提出,將使用體驗如 Sketchfab 三維互動範例加入專案,可提升操作吸引力,雖然部分用戶反映控制介面較不直覺。 部分討論亦延伸至美中貿易關稅與政治環境對電子元件供應鏈的影響。有網友擔心美國實施高昂關稅後,包含 Raspberry Pi、PCB(印刷電路板)等核心元件的價格波動,可能使許多電子產品對個人玩家與小型創業者而言變得難以負擔,尤其在元件供應不穩、實施新關稅缺乏預警情況下,衝擊更為明顯。同時亦分享了香港郵政暫停對美寄件等外部事件,反映全球局勢如何影響開源硬體愛好者與小型專案執行的實際困難。 除此之外,也有用戶回顧過去 DIY LiDAR 技術早已成熟,例如十多年前便能利用 Neato 掃地機器人的光達,結合 ROS(機器人作業系統,Robot Operating System)、Phidgets IMU(慣性測量單元)、網路攝影機等自行組裝完成,只是如今元件價格大幅親民,相關開源工具與社群資源更為豐富,使學術科專、個人愛好者與創新專案能更容易接觸與推廣此類技術。 👥 24 則討論、評論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738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