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redirecting...

Log for Ubuntu 台灣社群

Helium 瀏覽器:一款無干擾、隱私導向的開放原始碼 Chromium 瀏覽器 (★ 86 分)

Helium Browser 是一款基於 Chromium 的開放原始碼瀏覽器,目前仍處於 BETA 階段,主打「無干擾」的網路使用體驗。它內建 uBlock Origin 外掛,一開始就封鎖廣告、追蹤器、指紋辨識、第三方 Cookie、礦機程式和釣魚網站,並且不含任何廣告或分析程式。初次啟動不會對網路發出任何請求;使用者可透過 ungoogled-chromium 參數或進階過濾器進一步提升隱私。

在設計上,Helium 不會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自動開啟更新分頁、跳出持續提示或進行無預警重啟,介面簡潔,工具列可自主隱藏以避免干擾。效能方面,它移除所有冗贅程式碼,是市面上最輕量化的現代瀏覽器之一,並透過分割檢視(split view)、⌘+ Shift+C 快速複製連結、將任何網頁應用安裝為獨立桌面程式等功能強化使用效率。

Helium 同時標榜與所有 Chromium 外掛相容,並支援 MV2(Manifest V2)外掛至官方棄用為止。在下載 Chrome Web Store 外掛時,會先經過 Helium 服務匿名化,阻止 Google 追蹤使用者操作。瀏覽器及其線上服務都以 MIT 授權開放原始碼,使用者可以自行代管。安全更新會儘速隨 Chromium 新版釋出,並強制使用 HTTPS(加密超文件傳輸協定)。為了避免資料集中存放,Helium 不包含內建密碼管理器,也不提供雲端同步功能。

社群評論普遍認為 Helium 看起來與 ungoogled-chromium 差異不大,只是加入更美觀的介面與預設隱私外掛。因此有人質疑在只有少數開發者人數下,能否長期維持更新,以及未來如何取得營運收入或持續推動專案。此外,也有使用者擔心自動更新機制可能帶來安全或信任風險,認為應更明確揭露開發團隊背景。另有討論將其與 Arc、Orion(Kagi 瀏覽器)等專案進行比較,並建議若能推出支援 MV2 的 Android 版本,將更具吸引力。

總體而言,Helium 以人為本的設計與預設最高隱私保護獲得關注,但社群同時期待它能清楚說明商業模式與核心團隊資訊,並證明長期維護能量,以免淪為一時熱度的 Chromium 衍生版本。若能持續兌現「以人為重」的承諾並維持穩定更新,Helium 有機會在隱私導向瀏覽器市場中站穩腳步。

👥 55 則討論、評論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366867
又一款
只要還是基於chromium就沒料
世界上還不夠多chromium嗎
顯然不夠
主不解:洗衣機每天竟消耗 3.6 GB 網路資料(2024) (★ 82 分)

一位居住舊金山、熱衷家居自動化的 Johnie Lee 在 X ( 前身是 Twitter ) 上分享,他的 LG 智慧洗衣機每天竟消耗約 3.6 GB 網路流量。以 3 GB 約相當於一小時高畫質影片串流為例,此異常用量讓人瞠目結舌。LG 發言人表示已與用戶聯繫,並正積極調查導致流量暴增的原因;在此波異常後,該機流量已明顯下降。

智慧洗衣機問世於 2010 年代初,可讓使用者透過手機遠端操作、下載新增洗程並在洗衣完成時獲得推播通知。Lee 提到,他在一月初察覺家中網路變慢,於 1 月 8 日檢視路由器日誌時赫然發現洗衣機竟為當週第四大流量來源,懷疑它持續在背景傳輸資料。英國消費者報告 Which? 曾指出,多款智慧洗衣機蒐集使用者個資,包括出生年月日、所在位置乃至相簿存取等,建議用戶務必檢視隱私政策並調整授權設定。

網友在討論串中熱烈推測,這台洗衣機可能早已遭駭入,成為肉雞用以發動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 ( DDoS ) 或進行洗錢;也有人認為它只是反覆嘗試連線並在失敗時不斷重傳封包。另有用戶分享,自己透過設定 IoT ( Internet of Things ) VLAN 將家電隔離、或選用僅支援 ZigBee 的裝置取代 Wi-Fi,甚至建議斷開或移除網路硬體,以杜絕這類後台流量。

儘管眾多玩笑話點出 AI、自動化與可下載內容 ( DLC ) 融入日常的荒謬場景,此事件更引發便利性與隱私權之間的取捨思考。有網友懷念傳統旋鈕與實體按鍵的簡單操作,也有人推薦選擇未內建網路連線的 Speed Queen 等美系品牌。隨著智慧家電壽命延長,長期資料追蹤與資安風險勢必成為消費者與廠商共同面對的重要議題。

👥 50 則討論、評論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368210
被拿來 ddos 嗎
體成型電腦:Raspberry Pi 500 以 200 美元售價登場 (★ 54 分)

Raspberry Pi 500+ 是 Raspberry Pi 最新推出的一款一體成型桌上型電腦,單機售價 200 美元,亦可選購 220 美元的桌機套件組合,內含 Raspberry Pi 滑鼠、27W USB-C 電源供應器、2 公尺 micro HDMI to HDMI 連接線,以及《Raspberry Pi 初學者指南》第五版。500+ 採用 Raspberry Pi 5 平台,搭載 2.4 GHz 四核心 Arm Cortex-A76 中央處理器(CPU)、雙 4K 顯示輸出、雙頻 Wi-Fi,主機板上預留並實作了 M.2 插槽,出廠已配置一顆 256 GB SSD (固態硬碟).並配備 16 GB LPDDR4X-4267 SDRAM (低功耗雙倍資料速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 ,提供更充裕的運算與多工能力。

在設計上,Raspberry Pi 團隊向 1980 年代家用電腦致敬:從米白色的 BBC Micro、質感特殊的 Sinclair Spectrum 橡膠鍵盤,到經典的 Commodore 64 面包機造型與 Apple II。Raspberry Pi 500+ 延續 Raspberry Pi 400 的全機鍵盤化概念,改以 Gateron KS-33 Blue 機械軸搭配自訂 RAL 7001 銀灰色軸心,按壓手感與聲響更為飽滿;鍵盤下方裝設獨立可定址 RGB LED,並由 RP2040 微控制器驅動 QMK 韌體(鍵盤開放韌體),支援自訂配色與燈效,也能透過隨附拔鍵器更換鍵帽,並相容市售多款低調鋁框或高階鍵帽套件。

儲存方面,500+ 內建 M.2 2280 規格插槽並附工具協助拆機擴充,使用者可自換更大容量 SSD 或其他 PCIe 裝置,同時保有 SD 卡與外接 USB SSD 的開機選擇。機殼側蓋可小心卸下,露出插槽設計,兼顧 DIY 擴充性與一次成形的外觀整潔。16 GB 記憶體配置至今是 Raspberry Pi 系列最大,不論作為建置伺服器、計算流體力學(CFD) 模擬或大型語言模型(LLM, Large Language Model) 運行,甚至同時開啟大量瀏覽器分頁,都能穩定支援。

Hacker News 社群普遍對 500+ 的機械鍵盤讚譽有加,認為 Gateron 軸與可定址 RGB 在同價位罕見,賣點十足;更有開發者指出先前 Pi 500 已留出未焊接的 M.2 插槽,這次終於實現內部高速儲存,讓桌面工作站體驗更完整。也有人實測發現其效能與 16 GB Pi 5 相當,某些由於 SSD 與更大記憶體而有細微提升。此外,不少討論聚焦「all-in-one PC」一詞用法爭議:傳統應指螢幕一體化,但 500+ 是鍵盤整合,仍需外接顯示器與滑鼠,部分人認為命名易生誤解。另有聲浪希望未來能內建全尺寸 HDMI 或 USB-C 顯示埠,提升相容性與外接便利性。

整體而言,Raspberry Pi 500+ 以極具情懷的外型與完整硬體規格,定位在懷舊愛好者與教育市場,兼顧 DIY 擴充需求與日常桌面使用體驗。儘管功耗與效能仍不及傳統 x86 小型主機,但對於追求「鍵盤就是整機」的使用者,以及喜愛自己動手升級、享受機械鍵盤手感的族群,500+ 提供了既新鮮又熟悉的復古魅力。

👥 48 則討論、評論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37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