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redirecting...

Log for Ubuntu 台灣社群

i社表示不喜歡
去 libxml2 維護者職務 (★ 86 分)

Nick Wellnhofer 宣布自 2025 年底起不再擔任 libxml2 專案的維護者,專案將暫時處於無人維護狀態。他承諾在 2.15 版本中修復迴歸問題至 2025 年底,但並未指定新的長期接棒者。此訊息發表後獲得社群近萬次瀏覽和數十次點讚,顯示此套件在全球數百萬產品中扮演關鍵角色。

在 GNOME Discourse 的回應中,多位使用者向 Nick 表達感謝,並有意願接手維護工作。身兼 libxslt(可擴充樣式表語言轉換,XSLT)維護者的 Iván Chavero 表示願意深入研究 libxml2 程式碼並熟悉最近改動,詢問以何種方式聯繫最為方便。GNOME 團隊成員與其他貢獻者也都對 Nick 長期無償付出表示敬意,並祝福他的未來規劃順遂。

在 Hacker News 討論中,多數評論者聚焦於此一案例所凸顯的「關鍵開源基礎建設仰賴少數志工維護、隨時可能因人力枯竭而中斷」的風險。有評論建議應比照建築安全管制,制定軟體建置法規或類似歐盟《資訊韌性法案》(Cyber Resilience Act, CRA)要求,明定商業整合者或維護廠商負起安全和維護責任,否則不得在安全關鍵領域使用。這種思路能迫使企業預算維護開源元件,而非完全倚賴社群無償貢獻。

多位技術人士則討論 XML 生態的複雜度與替代方案:libxml2 支援完整的 XML 標準,包括外部實體、SAML(安全聲明標記語言)和 XSLT 等功能,是 C 語言與其他編譯語言中解析 XML 的事實標準。雖有 TinyXML2、Expat(流式解析)等較輕量的套件,但歷史經驗顯示,開發者若嘗試針對特定子集實作新庫,最終往往因不斷新增功能而膨脹至與 libxml2 相仿的複雜度。

有討論尤為熱門(86 分)指出,瀏覽器端正考慮移除對 XSLT (eXtensible Stylesheet Language Transformations) 的內建支援,原因即是 libxml2 社群長期缺乏主要維護人力。若無穩定金援或正式贊助,連 RSS、Atom、網頁內部樣板轉換等最基本 XML 應用都可能受創。整體而言,libxml2 的現狀再次提醒我們:開源基礎元件若缺乏長期、可靠的維護資源,一旦關鍵維護者枯竭,全球生態將面臨重大斷層。

👥 46 則討論、評論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283196
偉達以 50 億美元買進英特爾股票,締造劃時代交易 (★ 86 分)

英偉達(Nvidia)與英特爾今日宣布,將攜手開發全新「Intel x86 RTX SOCs」系列,將 x86 架構中央處理器(CPU)與 Nvidia RTX 顯示晶片(GPU)以 NVLink (NVIDIA 連接介面) 緊密結合,並支援 UMA (統一記憶體存取),讓 CPU 與 GPU 共用同一記憶體池,提升傳輸頻寬並降低延遲。這類系統單晶片(SoC)外觀如同一般處理器,但能在輕薄筆電與小型桌機中提供媲美獨立顯示卡的效能,預計將與 AMD 現有的整合式處理器(APU)展開直球對決。雙方強調,這項合作屬於多世代長期規劃,產品時程與規格將於日後公布,但由於新處理器從設計到量產往往需時逾一年,市場可望在未來幾年內陸續見到成果。

在資料中心領域,英特爾也將為英偉達客製化生產 x86 架構伺服器 CPU,並同樣採用 NVLink Fusion 技術,以超越 PCIe 的高頻寬與低延遲,強化 CPU 與 GPU 在人工智慧訓練與推論工作負載間的協同。雖然目前尚不清楚這些客製化晶片在時脈、快取或架構上具體修改幅度,但這與英特爾長期為超大規模資料中心提供微調版 Xeon 處理器的做法類似。英特爾近期也在推動 IDM 2.0(整合元件製造商策略)與自家先進製程回歸,部分新品將交由自家 18A 製程生產,未來英偉達客製晶片是否由英特爾晶圓廠或台積電代工,都有待雙方後續說明。

同時,英偉達宣布以每股 23.28 美元、總值 50 億美元的價格買入英特爾普通股,約佔已發行股本的 5%,此舉象徵雙方在技術與資本上的深度綁定,也令英特爾股價在盤前交易大漲 33%。此投資案尚需監管機關審批,且尚未透露是否發行新股;在此之前,美國政府透過 CHIPS 法案已買進近 100 億美元、持股約 9.9%,軟銀亦以 23 美元/股購入 20 億美元新股,共同為英特爾注入急需的現金,以支應與台積電競爭時所需的大規模資本支出。英偉達執行長黃仁勳強調,將以 CUDA 架構為基礎,結合英特爾 x86 生態系,開拓新世代運算平台;英特爾執行長陳立瑜(Lip-Bu Tan)則表示,雙方的製程與先進封裝能補足英偉達的加速運算優勢,共創產業突破。

Hacker News 社群普遍關注此布局的戰略意義。有評論指出,50 億美元僅占英特爾市值小部分,但對英偉達而言卻是與台積電(TSMC)競爭的關鍵後備;若 AI 市場熱潮轉弱,投資英特爾亦是一種風險對沖;若熱潮不退,則可確保更直接的晶圓廠管道和客製化能力。有使用者將此案比擬為微軟投資瀕危的蘋果,認為有助於維繫產業競爭。另有人質疑布局也可能削弱 AMD 在 APUs 與桌機顯卡領域的壓力,甚至引發反壟斷審查;亦有聲音關切此舉是否受美國政府政策驅動,意在強化國產半導體產能與國安需求。整體而言,社群認為這項合作不僅是技術整合,更是資本、政治與市場博弈的多重交織。

👥 53 則討論、評論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288161
以後cpu的發熱量...
我看到相關新聞的時候,擔心的是未來還有沒有 open source dr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