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redirecting...

Log for Ubuntu 台灣社群

20 年的 Linux 桌面發展史(第 4 部) (★ 101 分)

作者回顧過去二十年 Linux 桌面的發展歷程,從 Ubuntu 最初被譽為完美的 Linux 桌面,到後來逐漸偏離 Debian 與 GNOME 的合作路線。2010 年,Ubuntu 在一次峰會上宣佈放棄 GNOME,而採用自行研發的 Unity 桌面,此舉當場引起不少熱議,也引發了關於傳統桌面設計和觸控設備介面調適之爭議。許多技術人士對 GNOME 發展方向缺乏明確規劃感到憂慮,同時擔心 Ubuntu 越來越倚賴封閉作業,而偏離了開放原始碼的精神。

作者進一步舉出個人經歷,揭露了 Canonical 在推動新技術時的矛盾作法。早期官方專案如 Launchpad、Bzr、Upstart、Unity、Mir 以及後來的 Snap 等,雖然初衷在於解決核心問題,但卻因內部管理與封閉開發而漸失透明度。舉例而言,作者曾嘗試利用網路爬蟲製作 Conseil 工具來取得 Launchpad 資料,但每逢官方內部調整,就使工具無法正常運作,這也讓人對 Canonical 付出的回饋與對社群的嚴格管控產生疑慮。

在論及桌面環境之外,文章也描述了早期行動裝置時代的劇變。以 Nokia 為例,原本備受期待的 Maemo/Meego 平台因市場競爭激烈及管理決策不善,最終在 Stephen Elop(前微軟高階主管)接手後被迫終止。Elop 所採取的激進策略,不僅讓曾顯現潛力的 Nokia N9 僅為昙花一現,更令 Nokia 的手機市場份額驟降,並最終促成 Nokia 以低廉價格被微軟併購,彰顯出資本主義體制下技術創新與市場策略的兩面性。

整篇文章點出,隨著行動裝置崛起,桌面電腦逐漸被邊緣化,Linux 桌面在追趕新時代趨勢的同時,也飽受實驗性改動的風險與爭議。網友討論中,不少意見圍繞 GNOME 3 採用 JavaScript 技術所帶來的性能瓶頸和不穩定現象展開辯論;有人認為隨著硬體更新與流程最佳化,其使用體驗已逐漸改善,而也有評論指出 Linux 桌面高度分裂反映出彈性與客製化的優點。針對 Ubuntu 當年的市場定位策略,有網友批評其未能及時調整以對抗 Windows 與 macOS 的挑戰,這些多元觀點共同繪出一個充滿實驗、爭議與轉型的 Linux 桌面發展圖景。

👥 68 則討論、評論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658770
大家會考慮Ubuntu Touch on Pine64嗎?
最近看到199.99美金感覺有點心動
[photo](media:AgACAgUAAx0CPRn5XQABAiVwaIJFlJtneY7ljoJDo5ZxohPegYgAAgjDMRteAhBUyVGy_OP5enoBAAMCAANzAAM2BA@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