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redirecting...

Log for Ubuntu 台灣社群

10G 要普及了嗎 XD
Realtek 僅售 $10 的超迷你 10GbE 網路介面卡 (NIC),即將整合至主機板 (★ 32 分)

文章指出 Realtek 即將推出一款成本僅約 10 美元的 10GbE 網路介面卡 (NIC) 晶片,預計在今年稍後時間整合至主機板。這款屬於 RTL8127、RTL8159 及 RTL8261C 系列的新晶片,強調在功耗與散熱效能上優於現行的 Aquantia AQC107,同時也提供 SFP+ 版本,以滿足對光纖或直接連接線 (DAC) 的擴充需求。

在真實零售層級若以 10 美元推出獨立擴充卡,其價格已與市面上常見的 1GbE 網路卡相近,可望大幅降低消費者升級 10GbE 的門檻。過去搭載 10GbE 埠的主機板往往要價數百歐元,或另以近 80 歐元的擴充卡供應,Realtek 的方案有機會收窄兩者之間的差距,促使中階主機板逐步搭載此規格。

Hacker News 討論中,不少使用者提及 AQC107 晶片在長時間負載下散熱與穩定度不足,部分人需重新塗抹導熱膏或更換其他 NIC 才能維持連線穩定;也有回覆分享 Intel x520 與 x540 系列卡的替代方案,透過二手或平行輸入以更低成本取得 10GbE 性能。

對於介面形式,社群對 SFP+ 介面見解不一。支持者認為它可同時支援光纖與 DAC,並提升未來擴充彈性;反對者則指出 SFP+ 插槽佔用主機板後方空間較大、增加模組成本與使用複雜度,相較於傳統 RJ45 埠更不友善。多數人則傾向以現有 Cat5e/Cat6 扭絞線實現 10GBASE-T (10GbE 銅纜標準),免除改動既有線路的麻煩。

雖然原始文章可能有存取限制,但從社群討論來看,Realtek 此次的 10GbE NIC 方案具備顯著性價比優勢,預期將為主機板市場注入新的競爭動能,並讓更多使用者能以更親民價格享受高頻寬有線網路。

👥 31 則討論、評論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071701
Flatpak 的未來展望 (★ 104 分)

Flatpak 最初由 Alexander Larsson 在累積多年桌面應用沙箱技術經驗後於 2015 年以 XDG-App 身分問世,2016 年更名為 Flatpak,仿效 IKEA 平面包裝 (flatpack) 的概念,簡化軟體部署與執行。此包裝格式搭配命令列工具管理應用程式,並透過 OSTree (一種版本化檔案樹系統) 或 OCI (Open Container Initiative,開放容器標準) 映像發佈內容,在本機建立檔案快照。Flatpak 利用 cgroups (控制群組)、namespaces (命名空間)、bind mounts、seccomp (安全過濾) 及 Bubblewrap 工具實現應用程式隔離,讓桌面程式以沙箱形式跨發行版執行。

Wick 在 Linux Application Summit (LAS) 提到,Flatpak 雖在開發者與使用者之間得到廣泛認可,Flathub 上應用數量持續增長,Fedora 甚至以 Flatpak 為預設,但專案本身開發活力卻趨於停滯。關鍵貢獻者如 Larsson 逐漸退出日常維護,缺乏審核者讓重大變更的 Pull Request 長期待審難以上線,導致新功能開發者難以投入,氛圍頗為侷限。

Wick 舉例指出多項技術瓶頸,包括:Flatpak 預先安裝 (flatpak-preinstall) 功能在 RHEL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紅帽企業版 Linux) 基底映像中整合遲遲未獲審查;OCI 支援方面,zstd:chunked 分塊壓縮允許只更新異動檔案以提升下載效率,但相關 pull request 幾乎無人理會;沙箱權限也缺乏向下相容機制,例如 --device=input 及 PipeWire (多媒體基礎服務) 精細音訊存取功能,新舊版本 Flatpak 間無優雅回退方案;此外 nested sandbox 及 user namespace (使用者命名空間) 限制、D-Bus 過濾 (xdg-dbus-proxy) 與網路命名空間配置、NVIDIA 驅動版本碎片化等問題,都亟待解決。

Wick 提出 Flatpak-next 願景,建議全面採用 OCI 映像與現有容器工具鏈,並以 Rust 語言重寫 flatpak-run 等核心組件,以共享 OCI registry (映像倉儲) 與生態系現成工具,減少維護負擔。他在問答環節承認,此轉向客戶端需重建現有 Flatpak 套件,但 Flathub 已掌握多數 build 說明,可在新架構上再建,並且已有 OCI metadata 標準可承載 Flatpak 目前所需資訊;PipeWire 等技術整合也正與開發者協商中。

Hacker News 社群普遍認同 Flatpak 在跨發行版包裝桌面應用上的便利,卻抱怨權限粒度過粗、升級及回溯相容度差、運行負擔重,甚至因此改用 Snap 或直接 APT 套件。有人批評 Red Hat 在 RHEL 10 中移除多項桌面套件卻又未投入 Flatpak 開發維護資源,呼籲其提供更多人力審核合併請求。討論中也涉及 OCI zstd:chunked 檔案分塊技術的細節、Docker 生態與容器簽章方式、以及與 dm-verity、composefs、EROFS 等檔案系統結合以強化執行時完整性的安全爭論,反映社群對於高效下載、隨需啟動及強固沙箱效果的多元期待。

👥 34 則討論、評論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068400
但這個附圖的PCI-E長度讓我很擔心,看起來又是老PHY
對,我一開始也覺得這個 PCIE 怎麼這麼長
[photo](media:AgACAgQAAx0CPRn5XQABAhpLaDDB-IjAuFEP13OUUywxacxugxcAAvjDMRtR_DlQlTziJIHyR0QBAAMCAANzAAM2BA@telegram)
[photo](media:AgACAgUAAx0CPRn5XQABAhpOaDDVGt0khmKrv-QFPGWUykyAK5EAAmnKMRsO8IhVE8ghKnbPi0cBAAMCAANzAAM2BA@telegram)
這種時候總之先關掉 source map
然後再不行就等死
直接選二
[photo](media:AgACAgUAAx0CPRn5XQABAhqIaDHUZtVdktc7iXy78Pc9OlWgVmcAAivKMRvzsIhVc87n3XbcAAHGAQADAgADcwADNgQ@telegram)
[photo](media:AgACAgUAAx0CPRn5XQABAhqJaDHUZtXw372KnaIawwzmKwGsjT8AAizKMRvzsIhVmDnXPpeD5O8BAAMCAANzAAM2BA@telegram)
[photo](media:AgACAgUAAx0CPRn5XQABAhqKaDHUZsefT5ATTXq1_Jl-hzDVlecAAi3KMRvzsIhVVPnTkENY3GcBAAMCAANzAAM2BA@telegram)
[photo](media:AgACAgUAAx0CPRn5XQABAhqLaDHUZj0gjgdRiIEn8CdD_oh0FqQAAi7KMRvzsIhVDH4zrywUVxsBAAMCAANzAAM2BA@telegram)
[photo](media:AgACAgUAAx0CPRn5XQABAhqMaDHUZrJp4maLeEY9VhC7ZKlTA7oAAi_KMRvzsIhV5aXoMuvegTQBAAMCAANzAAM2BA@telegram)
[photo](media:AgACAgUAAx0CPRn5XQABAhqNaDHUZuw7HknxLsZxS3O6kFbDK0oAAjDKMRvzsIhVUZPVnMcxOZUBAAMCAANzAAM2BA@telegram)
[photo](media:AgACAgUAAx0CPRn5XQABAhqOaDHUZuqiFI-b-tzi0Bh5Y1We9D4AAjHKMRvzsIhVWF6INlRsDnEBAAMCAANzAAM2BA@telegram)